-中国地理
聚合页
首页
手绘地理
多维分类
知识互动
搜索
全部菜单
数据地图
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的西迁节,因此又称“四·一八”节,是新疆锡伯族的传统盛大节日,锡伯语叫杜因拜扎坤节。这天家家都要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,准备丰盛的食品,人们穿上节日盛装,聚集在一起奏起“穆尔娜”琴,跳起欢快的舞,唱起古老的征途歌,开展庆祝活动。此外,还举行摔跤、射箭、赛马等传统体育活动,纪念“四·一八”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。
(文字来源:央广网)
锡伯族人民深深怀念和隆重纪念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,并不是没有原因的。原来在16世纪以前,锡伯族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海拉尔一带,后被清朝迁居到绰尔河、嫩江、松花江流域。1699—1701年,又将锡伯族人民从黑龙江齐齐哈尔等地移居到盛京(今辽宁沈阳)辖下的十几个城驻防。1764年(乾隆二十九年)清朝为了加强新疆地区的边防力量,从盛京及所属的沈阳、辽阳、开原、义州、凤城、熊岳、复州、金州、兴京、海城、抚顺等十七个城抽调锡伯官兵1018人,连同家属3275人,来新疆驻防。农历四月十八日,是他们离开盛京踏上征途的日子。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,到达伊犁地区屯垦戍边。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,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后代。二百多年过去了,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,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,并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节日。
西迁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,包括野炊、射箭、比武、唱歌、跳舞等内容。特别是以独唱和合唱形式演唱、以西迁过程为主要内容的徵调式西迁之歌,唱词达四百余行,三节为一乐句,全曲十二小节,历经二百多年的丰富、加工和创作,已有7种之多,传承至今,成为西迁节最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。西迁节这一天,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,欢聚在一起,弹响“东布尔”,吹起“墨克调”,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、节拍明快的“贝勒恩”。姑娘们的“抖肩”、小伙子们的“鸭步”均惟妙惟肖,他们以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。这种节庆活动集中展示了锡伯族灿烂悠久的文化传统、民族心理、民族情感、民间信仰、民风民俗及各种工艺和歌舞艺术,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宝贵价值。
(文字来源: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官网)
获得 20积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