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
乾道三年(1167)八月初一,朱熹偕弟子林用中、连襟范念德启程去长沙访张栻。朱张“岳麓之会”,论道两个月,就“太极”“中和”“仁”等方面的学术问题开展讨论,彼此取长补短,达成许多共识,形成主敬存诚的思想。学界称朱熹与张栻会面讲论学术为“朱张会讲”,视其为开启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之间开展学术研讨的先河。淳熙二年(1175)四月一日,吕祖谦偕潘景愈从浙江金华来崇安五夫见朱熹,一同前往建阳寒泉精舍,世称“寒泉之会”。朱熹和吕祖谦合编《近思录》,从北宋理学巨擘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颇和张载的博大精深著作中,选取622条重要而又切合日用常行的讲说内容,按内在逻辑关系分为14类编排,涉及理本论、认识论、修养论等各个层面,使之成为南宋时期理学入门的基本读物,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哲学类选集,具有开创性,被后人视为“性理诸书之祖”。当年五月十六日,众人同游九曲溪,题壁纪念,然后翻越分水关,于二十八日与江西金溪学者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在铅山县鹅湖寺会面,史称“鹅湖之会”。在吕祖谦主持下,朱陆先是围绕“尊德性”与“道问学”的道德涵养与经典阅读之间的关系展开辩论。双方虽有意见分歧,但对彼此的学问趣向已有初步认识。此次十日相会,分题讲论,焦点辩说,气氛浓烈,狭义的“理学”与“心学”派别,自此明朗,并影响着新儒学的发展态势。会后归程,朱熹在闽赣两省交界的分水关驿铺壁上题留“山势无南北,水流有西东。欲识分时异,应知合处同”。该诗语言平淡无奇,却富有求同存异的宽容胸襟与哲理思想。

鹅湖辩论会讲,实质上是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。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,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。影响深远,意义重大。使之成为南宋学术界最重要的一次,对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在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。

(文字来源:公众号南平优秀传统文化-朱子百集故事(20))

*类型:
*标题:
请选择
  • 简介
  • 新增标题
*内容:
语音文件
文件要求:MP3
新手机号,需要先进行读者证/统一账号绑定才可登录哦~
完善信息,绑定手机号可以获得20积分哦~
亲~您确定要退出登录吗?
绑定成功

获得 20积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