黎族钱铃双刀棍棒舞分布在三亚市天涯区槟榔村委会,是海南黎族古老的祭祀性舞蹈,发源于古代三亚黎族哈方言区,起源于黎族的社会生活和原始宗教信仰,依托于黎族的丧葬、禳灾、祈福活动及其祭祀仪式。
黎族钱铃双刀棍棒舞表现维护团结友爱的主题,反映黎族内部时有发生的矛盾及对矛盾的化解。这与清代《琼黎风俗图》中描绘的画面及其“两男斗,一妇出,即解”的说明文字的内容及意义相同。该舞叙事性强,有4个情节,即“追舞”、“斗舞”、“劝舞”、“和舞”。表演人数3人,即三男或二男一女,均身穿黎族传统服装,一人双手持竹木制做的短刀或长刀,一人手握短竹制作的钱铃棍,一人手拿木棍。手持双刀者追逐手握钱铃棍者(追舞),俩人斗殴(斗舞),手拿棍棒者阻隔、劝解(劝舞),最终两位斗殴者停止斗殴拉手言和(和舞),三位表演者绕着圈子时进时退,在攻、防、隔过程中做着跨步、转身等动作。
黎族钱铃双刀棍棒舞没有音乐伴奏,表演者自始自终依着钱铃棍摇动,敲击声响的节拍舞蹈。黎族钱铃双刀棍棒舞承载着黎族的思想观念,精神价值和宗教信仰,教化功能强,具有维护民族团结的历史价值、社会价值和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现实意义。